阅读历史 |

第426章 乱战(二合一)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426章 乱战(二合一)

“殷洲那般遥远的地方,还有我炎黄子孙吗”

长安城中,

大汉朝的皇帝、中央之国的统治者、诸夏世界独尊的天子刘询,正打量着手里的小鼎,对着面前行迹范围堪称诸夏第一的苏广,发出一些疑问。

“是的!”

苏广很是肯定的回道。

“可据你所说,百年前渡海过去的殷洲齐人,都快要忘记自己的传统,违背祖先的训诫了。”

“那些千余年前过去的殷商遗民,还能明了自身的来历吗”

大抵是第一次听说那样遥远且古老的事情,即便是素来稳重的皇帝,也忍不住生出了许多好奇。

反正隔着东洋,不会有什么冲突,

多问两句也无妨。

“我们会帮这些殷商之后,找回古老的身份认同,告知他们祖先来历的!”

苏广如此坚毅的说道。

至于那些沿袭商礼,还在丛林野外,披发插羽,涂面纹身的“同胞”是如何想法,

这并不重要!

那些家伙已经在漫长的彼岸生活中,连传统的祖先祭祀都不管了,只知道“向神明献上心脏”,

诸夏君子千里迢迢而殷洲,

绝对不是在延续千余年前,那场周人对商人的追击,

而是秉持着心中的正义,以及对祖先的责任,去为其指引正确方向的!

“真好啊!”

皇帝也为苏广展现的君子之风发出倾佩的叹息来。

“可惜大汉没办法在这件事上,帮助你们太多。”

大汉的疆域,已经非常广大了,

在海外占据的岛屿,也足够让汉人们立足,

中央之国的富饶,更让大汉可以安然的躺在家里,而不用像齐国那样,离开海洋就要陷入封闭和贫苦之中。

所以,

皇帝对大洋彼岸的情况,虽有好奇,却不至于生出占有的心思。

那应该是千百年后,

大汉子孙们要考虑的!

但他还是在听说了苏广的志向后,赐予了他不菲的金银财宝。

毕竟,

他不仅仅是大汉皇帝,还是诸夏的天子。

既然诸夏有人意图开拓,那他凭什么不支持呢

“天下真是太广阔了。”

“大汉的军队前往夏国都很艰难,何况是海外呢”

在前些年的时候,

有夏国的使者跑到长安,请求汉朝出兵相助,帮他们平定叛乱。

为此,夏国的皇帝愿意东向事汉,认可汉皇诸夏天子的地位。

皇帝当时颇为心动。

毕竟秦汉夏三国并立,已经有许多年了。

但在“谁才是诸夏最高统治者”这件事上,一直没有扯清楚。

向来和汉朝作对的秦人暂且不提,

战力渣的夏人也凭借地理的优越,而不愿意松口。

这让汉朝君臣对此很是不满。

武帝在的时候,还生起过远征秦夏的心思,

可碍于匈奴,碍于西域,碍于路途的遥远,以及三国当时皆平安兴盛,故而没有成行。

若自己在位,

可以定下这样的名分,

那后人史册之上,必然会对自己大加称赞,昭示着大汉全然步入鼎盛。

但可惜的是,

汉朝在那几年,正着手于设立安西都护府,将这片广阔的区域,完全变成中央之国法定的、绝不可分割、将永远传承给子孙的土地的事情,忙的不可开交,

所以皇帝权衡利弊之后,还没有直接应下夏使的请求。

但他还是做出承诺:

“朕既为诸夏天子,只当抚佑治下的臣民,还有同宗的国家。”

“等西域都护府的事情结束,大汉自可从西域调兵,跨过河中,去支援夏国。”

夏使有些失望。

他担心汉朝的许诺,永远没有兑现的一天,便在长安住下,日日关注西域那边的情况,只要有消息传来,便会向皇帝叩问道:

“西域的情况如何”

“可以出兵帮助夏国了吗”

直到前些日子,

也就是苏广渡过大海,返回齐国的时候,

又有一位夏国的使臣到来。

跟上一位奉西夏皇帝令的使者不同,

他是从东夏那边来的,尊奉的自然也是那位君主的命令。

新旧两位使者相见,还差点爆发冲突,在街道上扭打起来。

虽然被热心肠的路人阻拦下了,双方嘴巴上却也没有服输,互相指责对方是“叛逆”、是“伪朝”!

那位拉住双方,强行将之分开的路人夹在中间,听了一耳朵他们的互喷,最后无奈的说道:

“你们说这些有什么用呢”

“反正你俩认可的主君,都是别人手里的傀儡!”

“现在还浪费时间在这种事情上,指不定等回到夏国,上头宝座上坐着的都换人改姓了呢!”

自打东西两夏的皇帝,一个“病死”,一个也“病死”之后,

夏国的皇位,便迎来了高速流转期。

小皇帝一个皆一个的出现,

大宗的消耗干净了,就从旁支中拉人。

“皇帝”这个称号的神圣性,

自然也随着一个皆一个傀儡的出现,而迅速淡化下去。

即便世家先前曾引入“种姓”这等驯人为兽,使之跪趴在地,不得起身的驭民神术,

也没办法对诸夏骨子里的桀骜不驯,造成一点压制。

西夏那边,

由于世家大族势力之间的互相掣肘,还没有谁生出改朝换代的心思,但“与赵氏共天下”的口号,却也被人喊了一遍又一遍。

但东夏,

享受过“殴帝三拳”的武将们,可有点停不下来了。

两位夏使听了路人的话,没有深入思索,为何对方会如此了解夏国国情,只难以抑制的忧愁起来。

他们的脸色灰白,身体也提不起打架争吵的力气了。

由此,

双方也总算可以好好坐下,交流下夏国的现状。

旧夏使已居于汉朝数年,

出国之前,月氏人还没有对大夏生出不恭敬的心思,他路过河中的时候,还受到了月氏王的热情招待。

旧夏使因此感动的在宴席上泪流满面,向月氏王哭诉起来。

“国中的世家没有对陛下恭敬的,想不到您却这般的有礼仪!”

“果然是大夏的忠臣呐!”

月氏王听了,正色拍桌道,“怎么说这样的话呢”

“我久在河中,对夏国的情况是不很了解,还请你为我讲解一二。”

于是,

旧夏使便将国中乱局仔细告诉给了月氏王,并言明自己的目的,正是奉了不甘心做人傀儡的小皇帝私下之命,去汉朝请求援助的。

月氏王当时未做其他,只大义凛然的说,“我家世代迎娶夏国的公主,是夏皇的半子,岂能在知道国家陷入危难时,袖手旁观呢!”

“我要率军南下,勤王保驾!”

旧夏使不疑有他,只继续感动的抹眼泪,然后离开河中,来到了中原长安。

而之所以还能安稳的待在长安数年,

便是因为在旧夏使看来,

世家之间互有制衡,月氏王又忠肝义胆,国家不会在短时期内,出现大问题。

他最重要的使命,就是带着大汉天兵回到夏国,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