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殷洲的商人(2 / 2)
于是,
苏广等人在向南航行一段时间后,见到了那里的“殷商后人”。
至于苏广一眼认出对方身份的原因
开玩笑!
虽然那些人披发文身,穿着兽皮,肤色较之诸夏,也要黑上一点……
但除了殷商,
还有谁喜欢,动不动就杀人祭祀呢!
“这是纯种的商人啊!”
当趴在草丛中窥探对方行迹的苏广脱离了史书,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“割头刨心,以献神明”这等商礼的时候,
他发出了由衷感慨。
“不过比起千年以前,他们看上去要温和了一些。”
事后,
不愿久留,以免遭受祸患的苏广他们退去,这位大航海家还在船上暗暗的琢磨着那群“殷商后人”的做派。
“怎么这样说呢!”
同伴心有余悸的讲道,“活生生的人,血淋淋的心,直接就给弄成了那般模样!”
“这还算温和”
熟读史书的苏广却说,“可是按照严格的商礼,他们本该在做下吃饭、出门、睡觉等等事物之前,进行献祭占卜的。”
中原这块地方走出来的人,
永远都带着内卷的风气。
即便在以人为祭这件粗犷野蛮的事情上,都要力争超过四周的蛮夷。
苏广在长安做遣汉使的时候,曾有幸获得恩准,进入到大汉的守藏室之中,并在里面看到了许多有关于殷商的记录。
其中有一些晦涩难明的话语,他已经遗忘了。
但其中动不动就出现的“用羌”,却让其感念至今。
“而且千年以前,还生活在中原的商人,很喜欢用俘虏来充当祭祀用品,越是高贵,则越要将之献给祖先。”
所以,
那传说中肤色苍白若鬼怪,故而得名“鬼方”的蛮夷,便在当时成为了殷商贵族生前死后,都要随身携带的珍品。
而以苏广此时的眼界来说,
肤色苍白者,多是从西域来的,
也不知道那群两千年前的蛮夷,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跑到中原,来给殷商当祭品。
想来是听说这里的习俗,故而热心助人吧!
“但现在,他们祭祀却多用自己族中英勇善战的武士,而且也不再大规模的动手。”
“这难道还不算温和可亲吗”
同伴听了,看着苏广清澈的眼神,有些惊诧的说,“你这是玩笑话,还是真心的”
“自然是后者!”
苏广想不明白,为什么同行如此之久,同伴还要怀疑自己的本心。
“好好好!”
“我知道你凭什么受到大王的认可,率领船队东渡了!”
同伴瞠目结舌了一阵,然后扔下这样一句话,转身离开了。
只留下苏广停留在原地,一头雾水。
而此时听到苏广对殷商后人描述的齐王,也忍不住咳嗽两下说:
“即便商人不再严格的遵守商礼,略微变得温和,也不能够跨越这么遥远的距离,让齐国的子民,去殷洲冒险。”
他对苏广言明,“寡人有意经略南洋,只怕不能再像先王那样,支持你的远行之举。”
苏广有些失落。
但他心里知道,那样的路程的确过于遥远和艰险。
齐人又不像百年前的嬴秦那样,面临亡国灭族之危,又何必自讨苦吃呢
可在临行之前,
苏广曾和殷洲的齐人立下约定,说自己一定还会返回这里,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文明。
他不愿做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。
所以他突然说,“若我自行招募人手,前往殷洲,大王可以略微宽待一二吗”
“这个自然。”
“不过在此之前,寡人还要请你作为使者,将殷洲鼎献去中原,以表达我诸夏失落于海外的一支,回归祖地的好消息。”
鼎,
是国家之器,不可以不重视。
而齐王接受父亲的教诲,重视和中原的友好,不愿意在任何一个方面,跟中原发生矛盾。
故而虽眼馋收殷洲鼎入怀的意义,但齐王最终还是决定,将之献给天子。
毕竟齐国连称帝都没有做到,
又怎么敢染指天子统治诸夏的权力呢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