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7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199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
也是值得怀念的年份。

国内外电影行业开始流行,各式各样的经典佳作诞生,互联网也开始进入国内。

而国内也迎来大的重大铁腕改革。

涉及金融外汇财政国企等方方面面。

92年推出了市场经济改革,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中央向地方放权。

投资决策权下放。

什么都可以投资,什么钱都可以拿来用,各地方开始积极扩大投资规模。

但也是这个阶段相对应的一些机制却还没有健全。

导致全国投资欲望膨胀,逐渐失控。

地方政府与招商引资产生了大量债务,这些问题全部甩给了中央,再加上80年代实行的财税分级承包,导致地方政府千万百计的支持向自己缴税的大户。

这也让大量的地方利益集团脱颖而出。光1992年一年国家就兴起了20多万家公司。

股票、证券、房地产是投机机会最大的行业。

93年龙国的财政大量负债高达了千亿。

93也有了这么一个说法。

四热四高四紧一乱。

四热也就是,房地产热、开发区热、集资热、股票热。

而也是这一年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经济,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开始抢地盘,也就是圈地,尤其是南方。

炒房!炒房!

官倒公司和翻盘儿公司也开始趁机作乱,大把的资金被挪用,用来投资。

终于中央在93年6月颁发了调整方案

也就是所谓的铁血十六条。

改革就有阻力,就有代价

94年

第一个代价就是城市工人接连下岗,国企的亏损只能靠着银行贷快度日。

这也导致了大量的治安案件频繁发生。

而这一切都与春雨的三合集团无关。

他们在92年、93年吃尽了市场的红利。

首先就是G市,三合的分公司垄断城市所有的拆迁工作,并大量接揽市里工程,及房地产开发。

商品房的热度,也带动了煤矿产业。

而春雨在G市产业,包含物流、工程、及煤矿6家、赌场。

最后项目可以说是日进斗金。

光凭这两年春雨在G市的收入就高达了2个多亿。

而雪城,

由于省市政班子的换血,老魏崛起,带动着春雨也顺势起飞。

原本的三块改造区域,全部由春雨接手圈地投资。

道外区域的地,春雨投资开发成了农贸批发市场。

道理相仿区域的地,投资开发成4层高占地1万平方米,营业面积2.6万米营业面积雪城独有的三合百货大楼。

并且生意日常火爆,甚至达到了想租一个床位需要托人找关系的地步。

能做到这一点最主要还是春雨公司的政策,第一年入住的商户租金费用减半,

尤其是烈士家属,伤残的一些一线人员都出了相关了优待政策。

市里和媒体自然借此机会大力宣传。

不光如此春雨在魏市的帮助下,在雪城接工程也接到了手抽筋,比如雪城的机场的扩建。

有了大量的资金,外加银行的贷款,春雨在道外建设了十层楼高的三合总部,外加在市区外建造了一处旅游山庄,名为百力金。

当然这一切方案都不是春雨这些大老粗能想到的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